好資料不用嗎?|臺北場工作坊精采回顧
教育大變身!臺北場工作坊成功探索數位資源的新可能性✨
你是否曾想讓課堂變得更有趣且充滿啟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特別為教師舉辦的工作坊,為教學創意注入新活力!🌟這場活動不僅分享了數位資源的使用技巧,更展現了創意教案如何跨越時空,賦予課堂更多生命力!
🎯 亮點一:數位資源的無限潛力
本次由臺史博數創中心的鄭莘蓓專員,所主講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學習資源介紹」工作坊,展示了各種數位資源,無界限地拓展了教室的可能性!
其中,莘蓓專員特別介紹了幾個廣受教師歡迎的臺史博數位資源,包括:
- 「母語地名故事」以台語、客語與原住民語介紹地方地名的由來,適合多文化教育的推動。
- 「臺灣史新手村」提供延伸閱讀及多語言版本,支持教師推廣臺灣史至國際課堂。
- 「樂為世界人」整理文化協會歷史人物故事,並翻譯成多種語言,讓全球教師能更輕鬆地引入文化研究。
- 「臺灣音聲百年」收錄珍貴的黑膠轉錄版本,並定期舉辦「知音分享會」,讓教師能將音樂文化融入課程。
- 「近代臺灣報刊資料庫」保存了早期的臺南新報與臺灣民報,提供便捷的檢索功能,增強文本研究的便利性。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鄭專員除了口頭介紹,也實際操作了部分數位資源,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展示臺史博數位資源如何突破了博物館實體的界限,為教師提供更靈活的教學方式與多樣化的工具!

🌟 亮點二:教案創新,公平正義的深刻探討
您有想過,如何將公民教育融入歷史資源裡嗎?
這場教案分享裡,來自臺師大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的 熊雲偉研究員,他說明如何使用臺史博的數位資源,從中找尋圖文素材與製作學習單,並結合資料庫的與線上博物館的資源,完成一份課程教案。
熊研究員分享到,博物館的數位資源主要有四大招:
📥 下載圖文素材 📄 取用學習單 🔎 查找資料庫 🏛️ 逛線上博物館
這些招數看似平凡,但用起來也有小眉角要注意!像是國民文化記憶庫的資料,因為來源多元(有專家也有民間貢獻),可能會出現不同版本,這時建議搭配臺史博典藏網等網站交叉比對,讓你的教學更有根據、更有力!
另外,熊研究員也他設計的教案中展示,如何透過「愛國獎券」到「公益彩券」的演變,引導學生探討政府過往博彩政策,如何影響之後的「公益彩券」發行,藉此將公民教育融入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探討公民教育中「公平正義」的概念。
他鉅細靡遺地介紹數位資源的使用方式與心得,讓現場教師們都獲益良多!

💡 未來展望:教育創意 × 數位資源
工作坊讓更多教師掌握數位化教學的新技能!從多樣資源到靈活工具,臺史博持續為教育注入活力與創意。
「數位臺史博」專區與工作坊提供教師更多創意工具,讓數位化教學方式不僅豐富課程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批判性思維。
一起來發掘教育與歷史的更多可能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