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公道伯不好當!我要怎麼說服鄰居種水稻?|來到嘉南大圳當圳長

大家在歷史課本上,有讀過「三年輪作」嗎?

「三年輪作」是一個在日治時期推廣的政策:以三年為一個循環,讓一塊地每年交錯種「水稻」、「甘蔗」、「雜作」 (地瓜或花生)。

這樣的政策,是為了避免水稻或甘蔗用光土壤的養分,也避免如果同個作物的收成太多,讓價格變低。

最重要的是,在1930年時嘉南大圳才剛完工,烏山頭水庫和大圳的蓄水量根本不夠。透過「三年輪作」來節約用水,才有機會讓每戶田地都有機會種到稻米。

然而,在剛開始推行時,不少農民認為這只是保障糖業的陰謀,讓他們沒辦法每年都種報酬比較高的水稻,因此配合意願非常低。

這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2024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出了以「嘉南大圳」為主題的「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在這個線上展覽裡,我們設計了一款策略遊戲,讓觀眾擔任水圳圳長的角色,協助區域內的農田順利耕作,甚至增產。

這就是你的遊戲任務--來到嘉南大圳當圳長!

你是地方的保正,被地方簇(情)擁(勒),來擔任「大圳實行小組合長」。你不只要規劃每片農田應該種什麼,同時,還要說服不願意配合的農民,達成政府對收益的期望。

在這個策略遊戲裡,你要發揮計算的頭腦、高超的談判能力,小編試了三次才終於破關,相信聰明的你一定可以更快!

這個遊戲一共有三種結局,如果你成功達成「三年賺進25萬」的收益,就可以打通「完美結局」,能解鎖不同的劇情喔!

🧰破關訣竅一🌾:謹慎計算收益

「三年輪作」,最大的優點就是避免土地肥力被過度消耗,透過輪種不同作物,也能避免蟲害雜草,提升產量。

然而,不同農產品的利潤也會有差別,怎麼樣在三年輪作的規則下,讓每塊農地都能種最賺錢的作物,就是你的本事了。

提交灌溉計畫前多看一下預估收益,會讓你的破關之路更順利!

🧰破關訣竅二🌾:見人說鬼話

分配種植作物時,一定會有地方居民不願意配合。

每個農家在意的東西不一樣,有人覺得種水稻太累、有人覺得種番薯不賺錢、有人覺得甘蔗不能吃……

大家都有自己的煩惱,一定要好好判斷。

如果不顧對方意願,逼迫他們種植不喜歡的作物的話,還會扣村里好感度,這可是農村政治的大忌啊~!

🧰破關訣竅三🌾:好好利用你的知識

在遊戲裡,你扮演的是一位「讀過書」、「看得懂日文文獻」的地方知識分子,因此鄉里的人們都對你很敬重。

好好閱讀「遊戲教學」:《臺灣農家便覽》,用你的知識去和居民溝通吧!

🌾「流域共構 -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水利工程」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年以來的水利人,又如何傳承這套複雜的知識系統?

在這個遊戲裡,我們希望能透過互動,讓觀眾能更了解展覽裡的水利設施、農田、人與人之間,如何在早期農業社會裡互相協調共生。

一起來認識這個充滿水利職人熱情的展覽吧!

「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與遊戲https://vr.nmth.gov.tw/CommunityofWater/

✧「虛擬博物館」線上展覽:https://www.virtualmuseum.world/

✧按讚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專頁 環耀實境 Panosensing  精彩展覽不錯過

✦到Instagram看看小編去哪玩 :https://www.instagram.com/panosensing.tw/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