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時代孕育出的藝術風格?重回六零年代,臺灣現代藝術的起點!
臺灣的現代藝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2024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策畫「五月與東方——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特展,聚焦臺灣戰後兩大重要藝術組織:「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從歷史時空出發,回顧臺灣1960年代的「現代藝術」發展風潮,不只是一場視覺饗宴,更是一趟穿越時空的藝術冒險!
展覽回到六十年前的臺灣藝術圈,一探當時年輕、熱血的藝術家們如何在保守的年代,突破體制、開創出新時代的藝術之路。
- 重點一:六零年代臺灣現代藝術的誕生背景
- 重點二:戰後兩大現代藝術組織的成立
- 重點三:「畫會」 到底是什麼?
六零年代最重要的展覽機構是它!
在臺北植物園旁邊,有一棟隱身的中式建築,它就是2024年剛整修完成,重新對外開放的「國立歷史博物館」。
咦?但是國立「歷史」博物館和臺灣現代藝術發展有什麼關係嗎?
1955年史博館創立之初,名為「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是當時臺灣最重要的藝術展覽空間,隔年才更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
1957年開始,史博館被指派辦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的徵件作業,必須將臺灣藝術作品,送到國際藝術家們匯集的國際舞台上。
這時什麼作品能夠入選、徵件條件是什麼,就成了重要關鍵!

追上國際潮流的「現代藝術」
當時正值國際局勢動盪之際,我國駐外使節們紛紛希望藉由國際展覽「文化交流」之名,能強化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因此想要選出能符合「國際主流」的現代藝術作品。
與此同時,受到歐美藝術思潮衝擊,年輕一輩的臺灣藝術家們開始嘗試將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新現實主義等,融入在作品之中。
於是「五月」與「東方」這兩個畫會於1950年代末期正式登場!年輕藝術家們展現了與時代正面迎擊的決心,不僅積極投入參展、帶動了臺灣藝壇整體創作風向的改變,也成為戰後臺灣美術史重要指標。

「五月畫會」跟「五月」有什麼關係?
1956年5月,幾位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師大美術系)的學生,受到老師廖繼春鼓勵,在校內舉辦了「五月畫展」,展後決定一起組成「五月畫會」,這名字參考法國的「五月沙龍」(Salon de Mai),代表年輕、創意與自由的創作理念。
五月畫會成員包含鄭瓊娟、李芳枝、顧福生、楊英風等多位藝術家,畫會成立之初主張「全盤西化」,力求自由表現,無論選材或是風格都與西方抽象主義靠攏。
直到後來,出現由劉國松主導的「現代化水墨」影響,才開始轉變為「中西合璧」的風格,用西方技法中表現「水墨山水」、「陰陽」等主題,並且積極前往法國、西班牙、美國等地方參展,與當地藝術社群交流,企圖走進西方藝術市場。

挑戰傳統文人水墨的「東方」精神
不同於追求西化的「五月畫會」,「東方畫會」的成員們受老師李仲生的影響,主張創作出不拘泥於傳統文人水墨的「東方」精神。
1957年,「東方畫會」於11月舉辦了首次畫展,前衛風格震撼藝壇,卻也引來不少爭議。不只當時的傳統畫家、藝術評論家們紛紛給予負面的評價,政府當局對他們的態度也並不友善。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秦松事件」,1960年畫家秦松的作品「春燈」獲得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榮譽獎,但回臺時卻受人舉發,稱作品中暗藏有倒放的「蔣」字,認為畫面上的抽象符號涉嫌侮辱元首,而遭情治單位調查。
種種阻礙並沒有擊倒「東方畫會」,包含蕭勤、秦松、黃潤色、霍剛等多位藝術家仍不斷透過各種東方元素,例如:甲骨文、中國山水、工筆畫等,努力探索著歐美畫家無法創造出的藝術表現。

名詞放大鏡🔎:「畫會」 到底是什麼?
那話說回來,「畫會」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其實,臺灣最早的「畫會」是日治時期的「七星畫壇」,由陳植棋、倪蔣懷等受日本美術教育的臺籍藝術家組成,希望讓擁有相近創作理念的藝術家,能夠互相交流觀摩。
在臺灣的藝術文化發展史上,「畫會」也具有現代化的象徵,既是美術團體,也是現代藝術知識傳播的平臺。藝術家們彼此的切磋,也促進了臺灣美術風氣和水準的提昇。
當然,「辦畫展」也是「畫會」重要功能,像「七星畫壇」每年會舉辦1次展覽,1926-1928年之間總共展出3回,「五月畫會」、「東方畫會」剛開始也都會每年舉辦至少一次展覽,透過作品展出,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後輩畫家加入。
抽象藝術作為革命武器,橫掃六十年代的臺灣畫壇
最終,無論是力求以西方繪畫技法改革中國傳統繪畫的「五月畫會」,或是將東方文化藉由西方抽象藝術表現的「東方畫會」,兩者最後都走向了「中西融合」的藝術風格,同時也將臺灣現代藝術發展帶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作品往往最真實的反映著創作的時代,就像展間入口牆上寫的:「那是一個存亡危及的年代,卻也是精神奮進、藝力蹦發的年代。」
聽完「五月畫會」和「東方畫會」的故事,再回去看看藝術家們的創作,也許你也會感受到1960年代臺灣社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轉變,而這樣的變化,又是如何影響著今天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
五月與東方——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
參考資料:
「西洋畫會選介:從七星畫壇到赤島社」,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檔案館,2021。
https://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299
「秦松事件介紹」,鄭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GalData.aspx?RNO=MNM6MSMLMAMBMPMY&FROM=5T5J54KJM35BKK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