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是2023年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展覽,2024年是嘉南大圳濁幹線通水灌溉滿百年,水利工程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百年以來的水利人又是如何傳承這套複雜的知識系統?

臺史博結合珍貴展品與跨域共筆行動,環耀實境也為此展覽設計了幾個兼具教育意涵與遊玩趣味的線上限定互動遊戲!一起來認識這個充滿水利職人熱情的展覽吧。

💧展覽設計

看起來超硬的題目,這個展覽卻以平易近人的視覺概念呈現,展場內曲折的展櫃彷彿就是水道的樣貌。線上展覽也將畫面用曲線邊框呈現,延續展場設計風格,傳達一致的訊息。

💧神秘的水利工具大揭密

這個滾輪上鑲滿釘子的工具是做什麼的? 讓魚爬樓梯的魚道又長怎樣? 透過我們超高畫質環景攝影的鏡頭,在線上也能好好認識這些水利工具。

💧挑戰!扮演水利人的互動遊戲

線上展覽中設計了兩個遊戲,請觀眾分別扮演巡檢水圳解決糾紛的 #圳長,以及負責規劃 #三年輪作 的小組合長,試著順利協助區域內的農田順利耕作,甚至增產。

這2個充滿挑戰性的遊戲,反映了水利設施與農村社會,人與工程之間的關係,充滿著需要相互協調、共生的空間。

這個展覽,除了帶我們一窺水利職人的匠人精神,也帶我們看見水利工程與社會發展樣貌的共構共生。
在全球共同面臨氣候變遷的此時,回看歷史中的水利工程,或許可以帶領當代的我們找到新的古老解方。

展覽簡介

1920年開工的嘉南大圳,其中於1924年率先通水的是雲林地區的濁幹線,至2024年通水灌溉滿百年;而臺灣蓄水量最大的曾文水庫於1973年完工,2023年也建庫滿50年。

本館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時刻中推出本展,呼籲社會提升對水環境變遷的感知。觀展前,我們有三問 : 一、當打開水龍頭,水流洩而出,那麽水從哪裡來? 二問,你曾注意過離家最近的那條水路是水溝、水圳或是自然河川呢? 三問,綜觀全球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多為乾旱的沙漠地帶,而同樣有北回歸線經過的雲嘉南平原,為何卻成為臺灣的穀倉?

本館以跨域共筆行動,提出「流域共構」的展示論述。2020-2023年,本館展開嘉南大圳跨域研究,用新視角看待過往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水環境,除了看見臺灣歷代水利社會發展樣貌及歷代水利工程的行動者,提出水利工程中所藏的工程與環境的關系,也發現水利系統是跨專業與技術、具傳承且複雜的知識系統,最後提出流域共構了個人與社會生命關系的新觀點。